钱柜777·(中国区)官方网站

堅定不移走好獨具特色的中國旅游發展之路

發布日期:2025-05-23 分享到:

2024年5月17日,全國旅游發展大會在京召開,這次會議是黨中央首次以旅游發展為主題召開的重要會議。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一年來,全國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分工協作、狠抓落實,堅定不移走好獨具特色的中國旅游發展之路,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旅游強國取得新進展,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服務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游“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要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文旅產業,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

我國正在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已經成為“小康社會標配、美好生活必備”,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成長方式。全國各級文旅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旅游為民、富民、利民、樂民的積極作用,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

——豐富優質供給。景區街區游人如織,文博場館成為熱門,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旅游專列陸續開行……“文旅+百業”“百業+文旅”,讓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持續涌現。或寄情于錦繡山河,或徜徉于人文勝景,或游走于街頭巷尾,或走出國門領略多彩世界……廣大群眾紛紛踏上美好旅程,領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感受生活之美。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出游人次56.15億,同比增長14.8%。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

——強化便民惠民。優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完善旅游交通服務,強化旅游應急救援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各部門聚焦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集中力量補齊旅游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和弱項,穩步提升保障能力,完善供給體系,持續提高旅游公共服務水平。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旅游惠民活動,發行文旅主題惠民卡、派發文旅惠民消費券、推出景區門票減免優惠,讓人民群眾更好體驗“詩和遠方”。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2025年“5·19中國旅游日”系列活動,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學”七大場景,集中組織惠民活動1萬余場,推出惠民措施1萬余項。

——促進增收致富。旅游業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就業機會多,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鄉村旅游日益成為促進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重要力量,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注入強勁動能。浙江安吉余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路;黑龍江漠河北極村發展冰雪經濟、做好冰雪文章,鄉親們吃上了旅游飯;湖南花垣十八洞村實現了由深度貧困村到鄉村振興前列村的蝶變,村民做苗繡、開農家樂、辦民宿、當導游,收入顯著增長……越來越多的鄉親們“吃上旅游飯,增收路更寬”。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推出159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超6萬個行政村開展鄉村旅游經營活動。2025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從業總人數為712萬,同比增長2.2%。

促進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當前,旅游業作為我國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作用更為凸顯。全國各地充分發揮旅游業關聯度高、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等特點,進一步推動旅游市場繁榮發展,更好助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增長、培育發展動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旅游消費火熱。傳統目的地熱度不減,縣域旅游不斷破圈,假日市場持續火爆……各地積極開展旅游消費促進活動,有效釋放旅游消費需求,推動文旅企業既增收又盈利,旅游市場實現“人財兩旺”。人潮涌動的場面是直觀的體現,不斷攀升的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24年,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2025年一季度,國內居民出游總花費1.80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場再次實現人次、收入“雙增長”。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25年發展預測》藍皮書顯示,2025年旅游經濟總體預期更為樂觀,主要發展指標有望全面創下歷史新高。

——帶動作用明顯。“旅游+交通”,旅游專列陸續開行;“旅游+賽事”,“跟著賽事去旅行”持續火熱;“旅游+演藝”,“跟著演出去旅行”漸成風尚……全國各地創新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催生新業態、豐富新場景、拓展新空間,帶動交通、餐飲、住宿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明顯增長。2025年一季度,與大眾出游相關的消費數據增勢明顯: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0.74億人次、同比增長5.9%,其中,累計開行旅游列車187列,同比增長30%;民航全行業累計完成旅客運輸量1.9億人次,同比增長4.9%;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0%,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快0.4個百分點;餐飲收入1.4萬億元,同比增長4.7%;旅行服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進出口達5849億元,同比增長21.8%,為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故事不斷推陳出新,促進了旅游市場供需兩旺,帶動了相關產業繁榮增長,也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規模擴大。當前,我國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一些省份,旅游業已經成為“萬億級產業”:2024年,山東省接待游客9億人次,旅游收入首次破萬億,文旅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7%左右;湖南省接待游客超過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文旅業成為全省第4個萬億產業。

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省份拿出了把旅游業培育成“萬億級產業”的“路線圖”:吉林持續實施《吉林省旅游萬億級產業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努力打造世界級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勝地、避暑勝地;湖北提出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萬億級支柱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印證了旅游業是“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也體現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成效。

構筑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文旅融合走深走實,“詩和遠方”相得益彰。全國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內涵、以旅游促進文化的傳播,進而助力文化保護傳承、增強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強精神力量。深挖文化底蘊,創新融合業態,塑造特色IP……全國各地不斷將文化之魂融入旅游活動之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性的旅游需求。在名勝古跡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名山大川中學習地質生物等自然科學,在田園農莊中體驗耕種之辛勞,于流水線旁親見工業文明的最新成果……人們在旅游中體悟生命價值、拓寬精神邊界、舒緩情緒壓力,感受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與精神洗禮,增進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促進文化傳承。古城因文旅融合而“熱起來”,文物因文旅融合而“活起來”,非遺因文旅融合而“火起來”……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證。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不僅活躍了旅游消費市場,也促進了文化保護傳承。山西平遙古城以文旅融合為引擎,加強古城保護和非遺發展;敦煌莫高窟在科學保護基礎上合理利用文物資源,以旅游收入反哺文化遺產保護;福建泉州簪花圍吸引八方游客,促進非遺技藝傳承……各地突出特色,將文化資源轉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旅游產品,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助力促進“三交”。編制首批“鑄牢”主題博物館精品研學資源推薦項目、設計推出16條“鑄牢”主題文旅線路、發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十大案例……全國各地圍繞深入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讓旅游業更好服務民族地區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東、內蒙古聯合推出“百萬人互游”活動,讓各族群眾走動更頻繁、聯系更緊密;廣西把“三月三”等傳統節慶辦成各民族歡聚的節日空間,吸引各族同胞“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西藏把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建設特色村鎮與發展旅游有機結合,實現深度融合發展……旅游促進“三交”計劃實施以來,各族群眾在你來我往中加深彼此欣賞,讓中華民族大家庭越來越和美。

展示中國形象

“熱情歡迎美國游客來華旅行,結識中國朋友、體驗中華文化、游覽美麗山水,親身感受真實的中國。”“中方歡迎越南民眾多到中國各地‘串門’,也鼓勵中國游客到越南風景名勝‘打卡’”“越來越多中國游客前往柬埔寨,領略厚重的歷史文化。越來越多柬埔寨朋友學習中文,感受古老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魅力”……習近平主席曾多次向世界發出邀請,熱情歡迎各國游客來華旅行。

“China Travel”風靡海外,“City不City”成為熱點,“周五下班去中國”受到追捧……全國各級文旅部門積極推進多雙邊旅游交流合作,開展中外旅游交流活動,促進入境旅游發展,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前來欣賞中國壯闊山河,探尋中華多彩文化,見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數據顯示,2024年,入境游客13190萬人次,同比增長60.8%,其中外國人2694萬人次;入境游客總花費942億美元,同比增長77.8%。2025年一季度,全國移民管理機構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1.63億人次,同比上升15.3%,其中外籍旅客1743.7萬人次,同比上升33.4%。

——做好宣傳推廣。積極參加國內外知名旅游展會、辦好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組織主題旅游推廣季活動……我國持續推廣“你好!中國”國家旅游形象,加強海外宣傳平臺建設,邀請海外旅行商、知名博主網紅考察踩線,辦好駐華外交官“發現中國之美”活動,切實提升中國旅游形象,擴大中國旅游國際影響力。火爆的“中國游”打開了世界了解中國的通道,快樂的“中國行”成為外國人的“破除偏見”之旅。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客走進中國、了解中國、愛上中國,由“頭回客”變成“回頭客”,甚至是“推介官”。

——提升便利程度。優化入境旅游支付服務、推出便利境外人員住宿若干措施、增開加密國際航班航線、推出便利外籍人員來華措施、實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和離境退稅政策……一系列便利化措施,讓外國游客“說來就來”游中國成為現實。入境旅游服務的持續優化,不僅促進了中外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也進一步展示了中國現代化發展成果。相關報告顯示,我國入境游人數和消費快速增長的同時,外國游客滿意度也在穩步提高。

——彰顯發展成就。刷臉就能支付、無人機能送外賣、高鐵安全飛馳、新能源汽車靜音環保——科技中國令外國游客由衷贊嘆;夜色之下,街頭燈光明亮、商戶有序經營、人們輕松閑逛——平安中國讓外國游客感慨不已……“中國游”的持續火熱,不僅是中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更折射出中國對外開放舉措、文化軟實力乃至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展現了中國熱情友好、開放包容、發展進步的風采。

增進文明互鑒

習近平主席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旅游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渠道”“旅游是中美兩國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橋梁”。

旅游素有“民間外交”之稱,是民心相通的橋梁、文明互鑒的窗口。外國游客到中國游歷壯美山河,探訪名勝古跡,品嘗各地美食;中國游客到海外暢游多彩世界,了解多元文化,感受異域風景——旅游是各國人民加深相互了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加強交流合作。近年來,我國切實用好聯合國旅游組織等國際多邊合作平臺,發起成立世界旅游聯盟、“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等國際旅游組織,積極與世界各國深化旅游交流合作,與意大利、法國、哈薩克斯坦、坦桑尼亞、贊比亞、馬來西亞、尼泊爾等國家互辦文化旅游年活動,與多米尼加、薩爾瓦多等新建(復)交國家開展文旅交流……持續開展的對外旅游交流合作,切實助力了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成為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注腳。

——共建多彩世界。旅游是修身養性之道,中華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讀書結合在一起,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游過程實質上也是感知文化、體驗文化、樂享文化和傳播文化的過程。新時代的“中國游”向外國游客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中國當代文化的獨特魅力,推動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豐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園。

——促進和平發展。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橋梁。“旅游業將人們聚集在一起。”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2024年世界旅游日寄語中表示,要“反思旅游與和平之間的深刻聯系”“讓钱柜777·(中国区)官方网站負責任地旅行,構建橋梁,促進不同文化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利用旅游業的力量,促進所有人的和平與繁榮”。當前,世界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而旅游業能夠起到“穩定劑”“潤滑劑”的作用。大力發展入出境旅游,強化國際旅游交流合作,有利于減少國家間偏見、增進國家間共識、實現國際社會互利共贏。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讓钱柜777·(中国区)官方网站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工作重要論述和全國旅游發展大會精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旅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