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777·(中国区)官方网站

讓“文化地標”成為城市文化名片

發布日期:2020-12-14 分享到:

建設“文化地標”要在深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用心用情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 


據《人民日報》報道,當前,隨著城市發展,建設“文化地標”成為城市構筑文化空間、樹立城市形象的選擇。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濫建文化”地標現象,專家和讀者建議,一方面,要引導樹立正確政績觀,建立制度規范、健全約束機制;另一方面,要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強化審批監管、明確建設管理重點領域。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城市“文化地標”更有文化。


“文化地標”是一座城市“精氣神”的集中體現,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筑、雕塑等在營造公共環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風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些地方建設的地標,忽視本地實際、割裂歷史文脈,不僅違背了城市發展規律,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對這種濫建“文化地標”之風必須及時進行糾正。


“文化地標”不是“面子工程”,建設“文化地標”要秉持全面、辯證、長遠的原則,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設管理等多種因素,避免盲目上馬,杜絕濫建。有的地方在“文化地標”建設中缺乏科學的調研與論證,過分求新求大,過分著眼于吸引眼球,既缺乏實用功能,又沒有突出城市的文化風格和城市精神,甚至還造成了資金浪費,反而帶來反面效果,沒有發揮出“文化地標”應有的功能和影響力。


從標記深圳開拓進取的“拓荒牛”雕塑、表達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蘭州“黃河母親”雕塑,到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勾勒鋼鐵天際線,這些成功的城市“文化地標”集中反映了城市的特質與精神,起到了凝聚民心、標榜文化的重要作用,與城市的歷史發展、功能定位非常契合,為城市帶來巨大的文化輻射效果。無論是雕塑或者文化建筑物,“文化地標”要能夠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這種認可既來自于精神文化層面,也來自于實用層面,既要增強群眾的歸屬感,也要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力的支撐。


“文化地標”建設不必一味貪大求全,“小而美”同樣可以塑造精品。可以多利用城市已有的歷史文化街區、重要工業遺址等,深度挖掘歷史傳承、區域文化和時代要求,在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上,將之合理開發利用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由此,既可以讓“老地標”綻放出新光芒,也可以增進群眾認同、凝練城市精神。“文化地標”建設還應避免同質化傾向,如果簡單奉行“拿來主義”,照搬照套其他城市的成功做法,就會喪失本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亮點,陷入“千城一面”同質化的尷尬境地,反而是對當地歷史文化的不尊重。


“文化地標”建設既考量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考驗城市規劃建設的專業性和科學性,要在深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用心用情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


來源:中國旅游報